做流量的本质是做用户(转载)

为什么要做流量?

首先,做流量本质上是做用户,做产品。这不是雇几个小孩,花钱买广告或雇几个商务运营就可以自动解决的事情。本质上需要CEO、产品经理自己去想,而这里面其实误区非常多。

一个错误是,简单化冲指标。当年的互联网公司,无论是视频网站还是财经网站,经常在网盟里放一些丰胸、裸女这种火爆的标题,把流量导到自己的网站。他们投入很多来提升自己网站近期的运营指标。但是,这真的会带来实质性的效果吗?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一到执行层面是非常容易忘记的。实际上互联网的推广,包括前段时间团购网站的推广,80%甚至90%花出去的钱没有意义。

另一个错误是忽视产品。产品、用户获取和运营实际上是三位一体的。不少产品出身的创始人,相信只要产品本身做好了,接下来推广就很简单了。作流量实际上就是产品如何到达用户,这和产品本身是一样重要的,也是个产品问题。比如Zynga,他的早期游戏本身其实和之前的没有区别,但它是第一批很好的利用了Facebook把游戏从核心玩家到达了蓝海用户.新的用户到达方法本身就能成为巨大的创新。

第二个基本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花钱获得用户。大部分做流量的方法其实不用花钱。靠自己产品的性能和运营获得用户,本来是获取用户的正当方法,但是为什么要花钱做用户?答案可能有两个:一,加速增长。二,需要种子用户。

这两个都是很有道理的答案。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当你获取的用户能够挣钱,回报多于付出的话,你是可以无限制地花钱获得用户,这是毋庸置疑的。很多网游都是这样。

但是如果你赔钱获取用户,你的目标应该是达到自增长的一个点。按照互联网的习惯,当一个品牌或用户群达到一定密度之后,接下来就能实现一定的自增长。如果不是特别乱的情况下,真实的用户、活跃的用户达到百万级别,或者口碑达到一定的级别,加上真实的美誉度,真实的搜索指数能过万,产品本身又好,就能获得自增长。而去做用户增长,目的就是为了尽快达到这个自增长点。

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目的就很明确。你要搞清楚那个点是什么?达到那个点需要的真实指标是什么?如果你做的所有推广是有助于达到那个点的话,就是有效的;如果无助于你达到那个点,比如当年某财经门户找了一些裸女图片放在网络上吸引点击,虽然指标是达到了,但实际上对你积累真实指标达到那个点没有任何帮助,这就属于完全白费。

做流量的三个“相对真理”

最基本的理念梳理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我自己这么多年总结的几个相对真理吧。

先说一次传播。一次传播的第一个绝对真理是,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方法和特定的渠道内你能获取的总流量是有限的,而且你想获取的越多,它的单价越贵,成本越高。

无论是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还是其他,符合你目标的总用户就是这么多。以搜索引擎为例,里面有最适合你的和最便宜的关键字,比如,你投资一个关键字,搜索流量一天就五千个,这些获取过来是最便宜的。但是如果你想一天获取一万个流量,那第二个五千流量就去找跟你重合度更低的关键字,但是跟你的用户匹配比例更低,可能拍卖价格更高,效果更差。总之,如果你想再获得五千个流量的话,就更糟糕。

这就导致两个现象,A,你对于获取流量必须要有非常清晰的认识;B,你获取流量的渠道必须是多元化的。

第二个相对真理是,所有的流量有通用的和专用的区别。你从各种各样的用户入口获得所需要的流量,可以是免费的,可以是收费的,但是都要付出代价。这些资源交换的代价里,凡是只有你才能用、而别人用起来不方便或者对别人没有用的流量,反而是越便宜的流量。凡是对所有人都有用、人人拿出来都可以给自己引导用户的,则是非常贵的流量。

举一个例子,谁放到hao123首页,对它都有用,这样的位置就很贵。但是早年的小说网站非常不值钱,五千块就可以把千万级别流量的小说网站的关键位置包月。因为在那个年代,那个流量无论放什么广告,做什么推广都没有用。但是那个流量后来在推广页游却非常有用。

第三个相对真理是,任何流量的做法都不是长期有效,都有时间不长的窗口期,衰退期,而最早发现某个流量的最好挖掘方法的人受益最多。这种方法很快就会达到一个很高的价格,然后逐渐到了衰退期。

比如早年我在谷歌的时候,2006年获取网吧流量是非常便宜的。一是没有人获取,二是没有人知道怎么从网吧把流量给装回来。很多人不但不知道价格,也不知道方法。包括2003年的时候,最早一波知道怎么做搜索引擎优化的站长,用得最好的人占很大的优势。

但是,用户的入口在不断的变化,用户入口本身的规则和方法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做流量、做用户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是一个机动化、持久化、长期的运作。

每个月都会有一些方法从非常划算变成一般,甚至有些会被取代,然后一些新的渠道和方法会萌芽。比如腾讯开放微信接口了,苹果发布ios6了,任何变化都要想一想和我有什么关系。

  具体细节和做法

  1、有效用户是谁?

做流量第一个要考虑的是什么问题?用户群。这个阶段想要什么人来用你的产品,往往是很多人做流量之前没想清楚的一件事,这个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有三个:

1)首先跟你的产品阶段有关。Pinterest在发展早期相对来说比较平稳,所以在早期发展用户的时候没有去发展中国所谓的丝用户;后来的主力用户群——美国的中年妇女也没有发展。他首先重点发展的用户是摄影师。因为它是把美丽的照片跟大家分享,如果想吸引真正的主力用户,首先得有非常好的内容。假如一开始进入一大堆中年妇女,没有好的摄影师作为核心的话,产品目的就毁了。每一个阶段的流量推广,首先得有一个产品目的和用户目的。

2)用户达到引爆点和自增长点是需要密度的。如果花钱买了1000个用户,假设其中有100个用户群是不一样的圈子,那每个用户群就只有10个。这在任何用户群上都做不到引爆点和自增长点。而如果这1000个人是处在同一个用户群里,比如说某个圈子或者某个学校组织,起码这次推广在这个圈子里能达到自增长。1000个人过一段时间流失到800个,但形成一个核之后,这800人过段时间会变成1000个,甚至1200个。否则的话,这1000个人的推广费花出去之后,因为人群密度太小,过几天什么都保留不下来。同样是1000个的量,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3)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媒体选择。每个媒体的属性千差万别,价格也是千差万别。你按什么标准选择媒体呢?是按媒体的单价?还是按媒体的总流量?这都没法比。这些东西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所谓的有效流量,或者是有效的性价比,包括有效的用户行为。

4)你想要用户来干嘛。你要想清楚,你的用户是谁以及你想要用户干吗?比如你是一个做高端奢侈品消费的网站,你把广告打在贴吧上,打在hao123上,不是说没有用户,而是你花钱买一万个流量可能只有10个是跟你相关的人群,而这10个人里可能只有一个在上这个网站的时候想着跟你相关的事情。因为那9个人就算是相关的人群,可能在这个网站上做的事情导致他根本就不会想你所宣传的东西。

2、对产品的要求

如果产品要做推广,先得保证做好哪几件事情?产品和质量是非常正确的答案。你一旦要准备做推广,或者想明白了这些东西,第一个问题就是产品是不是已经好到可以向你设定的这些人群目标推广的地步。这里面有好几个步骤要做。

1)产品本身值得向这些用户推广。你在已有的用户里做过测试,保证你要推广的那些目标用户在你产品里各方面的表现参数指标都是足够好的。

2)你的产品必须是可被推广的。推广是指你花了钱在别人那里买了位置,或者买了用户到达的机会。用户只会给你10秒钟的时间,而你的产品是不是已经做得清晰、简明、明确,能在10秒钟内让用户产生兴趣进入探索你的产品,而且在接下来的3分钟内愿意再次使用你的产品。而你要有办法在一周之内继续联系到这个用户,想办法让用户回头。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十秒钟、三分钟和一个礼拜。

3)你要有基本的一些跟踪代码,无论是软件或者网站,从不同渠道来的用户你能给这些用户做精确的定位,并且知道不同渠道的用户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效果差别是什么,跟其他的用户区别在哪里。如果你没有这点意识,做推广等于浪费钱。

4)产品推广步骤。一个产品的推广要划分很多步骤,从用户第一次使用到真正把用户维护和固定下来,加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链条。

先说前端吧,第一个事情是媒体的选择。这些做法非常多,而且具体到每个媒体、每个方法,这些前端的操作都不一样。比如针对搜索引擎,花钱你买什么关键字,不花钱你如何做SEO?如何让自己的页面出现在更多的搜索结果里,这是一个大原则。

第二个landing page,对于网页来说相对简单,就是点击广告之后终端页面要跳转成功。这要保证你的落地页面足够快,有非常高的兼容性。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浏览器和什么样速度的网络,都必须在几秒时间里落地成功。

以网站为例,哪怕公司所有其他的服务器都租不起最好的,这个服务器要放在最好的机房里。如果其他页面都用了很多动态超大的图片,这个落地页面就把它做成静态页面或者非常小的页面,让它能够非常快的打开。

如果是客户端,首先跳到一个下载处,让用户下载成功。如果用户没有打开允许从第三来源下载这个网站,这个下载就有可能失败。所以下载的过程中还得有明确的提示帮助他解决问题。就算下载成功了,用户可能都忘了这件事。尤其是用户是从豌豆荚这样的地方一次批量下载了10个软件,可能都忘了这回事。怎么样把下载成功率提高,怎么样让用户激活打开它,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再举一个例子,很多软件,哪怕不是很大的软件都先给你下载一个200K的下载器,然后再下载。第一,200K很容易。第二,下载20兆的时候有可能下载软件停了或者用户重新启动机器。第三,就算你重新启动机器,下载器也可以继续下载,而且下载完了之后可以确保让你的软件运行。手机上有很多这样的做法,尤其是个头比较大的。比如在安卓上,尤其是针对早期机型,如果你的尺寸超过两三兆就会比较麻烦,如果是几十兆,在中国标配的手机SD卡的容量都很小,用户下载完了根本装不进去。

第三步是用户的一次转换。这里面牵扯到非常多的问题,比如,10秒钟之内你的产品要给用户留下什么印象。首先能不能用一句不超过10个字的话描述清楚你的产品是干什么的?或者你的产品有很多功能,但是在这个推广阶段非常明确地知道产品想吸引哪个用户群,我想用户来做什么。YY本质上能干很多事情,但在一个具体的推广阶段是非常特定的。比如YY针对百度贴吧某个私群做推广时,产品的特点就弱化到“这边有无数能听歌的地方”。最好的一点是,能在一句话里面想明白、看明白这个产品整体是干什么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起码要想明白针对这个客户群,产品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这点没想明白很难有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通过推广捞回来的用户,理论上都是对你没概念的用户,不知道你的产品。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是,他是用过很多产品的用户,甚至可能也用过你的竞争对手的产品,那他凭什么要切换到你这边?所以,这十个字里面不但要说出你的产品给他带来的好处,还要明确的告诉他,你能帮助他完成这件事的同时,在哪一点上比别人牛逼很多。除非你第一个实现这个功能,而且这个功能有很强的需求。比如,如果talkbox刚做推广的时候,只需要说“我是做免费对讲”,因为当时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手机软件有这个功能。但是前段时间后出的Voxer,他要做这件事就必须强调“我是多方都能同时说话”,因为你已经不是第一个做这件事情的人。所以在10个字的描述里,你要想明白这些人在这里面干什么,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还有,这个页面本质的作用是在十秒钟之内让用户明白你是做什么的,并且了解你有什么优点。如果你运气很好,产品本身就有一个现成的页面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99%的情况是这个页面必须单做。

一是,在10秒钟之内给用户留下印象,二,跳转到用户对产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探索,或者用户愿意做更深层次的交互,你就要设计好所有的入口。用户看了10秒钟愿意继续看下去,就要给用户做一个导览。这个时间希望值不要太高,可以把它设定为3分钟。在这3分钟里,你想用户干什么?这种可能性非常多,因为大家的目的不一样,做法也就不一样。有的可能想进一步加深用户的印象,有的想给用户看一些网站的内容。除了让一部分用户对产品产生印象,还要让一小部分用户留下点什么,能让你以后主动找到他。

这也是很多网站采取分阶段的注册方法的原因,用户第一次使用只需要留下邮箱地址或者手机号等等。如果要让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一种方法是分阶段,另一种方法是给用户强有力的理由。比如,没有用户会真的提供生日,但是前段时间我们在一个化妆品网站,要给用户做一个简单的肤质测试,用户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的年龄告诉我们。这方面要有非常多的技巧,当年我在谷歌的很多产品针对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用户群写的页面都是不一样的,就是精细到这种地步。

再下一步是更重要的过程,可以把一个用户初次访问和之后两周里面,把它当成一个网游的RPG升级游戏。用户对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也知道该怎么去联系他,如果用户在两周内第二次、第三次到达网站,就应该逐步地让他加深印象和展示更多的功能,逐步提高用户对你的好感,保证在两个礼拜之后用户还能再次访问。用户导入过程是非常细致的。

像社交游戏甚至传统的客户端网游,在这点往往狠下功夫。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直接的生死之线,是马上能见到钱的。但对于不挣钱的产品来说,没有一个硬指标在后边,往往很忽视这个过程。那些游戏很少会在用户第一次玩或者第一级的时候就把所有的功能展示给用户,也不会在第一级的时候就强迫用户去交友。他们把用户设定成一个成长曲线,在几天或者到什么阶段给用户什么功能,这是非常明确的事情。

以游戏或者社交网站为例,不同的做法在3天留存率、一周留存率和两周留存率就能差好几倍。所有的这些转换工作,媒体选择好和不好就能有几倍的差距;Landing page配比每个步骤不同也可以有10%的差距,最后一次转换、二次转换提高很多实际上是很容易的。而二次转换到三次转换,到三天留存,再到七天留存,甚至到两周留存,每一个环节只要差百分之十几,最后的结果就会差好几倍。完全的留存不但需要你对产品、用户认识清晰,还需要细致的运营、策划、产品开发团队的介入。

社会化

再简单说一下产品的社会化。无论是在美国、中国,无论是在传统的应用领域、社交领域,还是电子商务领域,都出现了一个现象:几十人、甚至十几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做到1000万用户,并且能做到非常高的增长,给用户提供很高的价值。这种例子特别多。这里面牵扯到几个问题,什么是社会化?产品的内部社会化运营和社会化设计,产品外部的社会化推广。如果要达到这个境界,内容和服务就是由用户产生的,这些产品的推广和二次传播也是通过社会化的方法来实现的。就是让你的用户成为你的作者,成为你的交易监管者,成为你的营销人员,才能只用十几二十人以很高的速度发展起来。

就算你不能做到这一点,总有某个环节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比如产品本身不是社会化的,但是推广手段是社会化的。社会化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概念,早期没有社交网站,大家都利用社会化营销,如果没有社会化营销,facebook之前并没有其他的社会化网站,facebook怎么推广自己?这个话题非常大,我们可以下次再找机会单独讨论这个问题。

来源:《创业邦》

郎咸平:现实社会给年轻人的成功机会太少了(转载)

  现实社会给年轻人的成功机会太少了

  许三多到了任何地方都努力干活,帮助朋友同事,却从不陷害别人,每次都把别人的利益放在心上。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的英雄!但是如果这部连续剧只有这么简单的主题,就不可能引起轰动效应。《士兵突击》不但呼唤具有诚信的信托责任,而且还有第二层的意义,那就是,和超女现象一样,它揭示了我们社会成功机会的匮乏,以及年轻人对获得成功机会的渴望。生活在当今社会的年轻人,是缺乏机会的。我想问大学毕业生们,你们本科毕业之后,能买得起房吗?能找到工作吗?能结婚生子吗?能像成功的企业家一样,创立一番伟业,赚很多钱吗?不能。这就是年轻人面临的现状,我们的经济发展确实很成功,但是成功的机会却非常少。

  《士兵突击》是如何把年轻人缺少机会的失落感表现出来的呢?要知道,许三多从当兵开始,就毫无成功机会可言。首先,史班长完全是违反组织规定,破格让他入伍,让他在不该成功的地方成功了。接着,由于在红三连表现不佳,他被分配到边陲哨站服役。可正是做了傻事–铺路,他受到团长的欣赏,被调到钢七连。他在不该成功的地方又成功了。到了钢七连之后,由于笨,动作不标准,他的表现非常糟糕,战友都讨厌他,可最后他又成功了。在演习的时候,由于狙击手–他的老乡成才,被蓝军出租车兵一枪打中而”死亡”,他替朋友的失败着急,竟然忘记自己的生死,一路跑去追蓝军的狙击手。蓝军的狙击手本来也可以一枪把他”打死”,可是看到许三多的傻样儿,有点不忍心。没想到这个傻帽后来居然把这位狙击手抓住了。这位狙击手叫袁朗,是解放军特种部队的中校。他很欣赏许三多,叫许三多投靠他,而许三多当时不愿意去。以后的情节就是,钢七连被解散了,许三多一人守了营房半年。然后袁朗又给他机会,他在战友伍六一帮助下,通过了考试,当上了特种部队的特种兵。在特种部队,他还是表现很差,可战友的不断鼓励与支持使得他最终获得了成功。

  在节目的结尾,我们发现他并没有成为一个伟大出租车兵或者军官,也没有成为伟大的企业家,只不过是一个下士士官。可是我们注意到,从史今班长到袁朗,这些人物给了我们一个信号:许三多的成功是依靠组织给的机会,他只是在这个时代的巨轮碾压之下的一个特殊例子。如果组织没给他机会,他也许还在种田。

  许三多在部队里面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代表什么意义呢?代表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于未来的渴望。因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太艰难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碰到史今班长、高成、袁朗,都希望别人能够提拔我们。可是这种机会太少了,许三多只是个特例。而这也是为什么超女节目会如此火爆的原因。说年轻人浮躁,我不完全认同媒体这样的批评,这样的分析太简单化了。问题在哪里?告诉各位,在于现实社会成功机会稀少。我们年轻人看到他们一炮走红,从而点燃了心中那把渴望获得机会、渴望走向成功的烈火。但这种愿望之火被点燃之后就熄灭了,不会持久,它只是心中一时的发泄。而这就是以后的超女比赛关注度逐渐降低的原因。如果哪家电视台再拍一个”许四多”的话,估计没人看,因为许三多已经把你心中的郁闷发泄了。讲到最后,我告诉各位,什么是文化艺术的精神?那就是文化艺术要反映当代人民的心理困境。

  立秋话剧团和超女是两个是很奇特的个案,但《士兵突击》给这两个现象做了一个总结。当前我们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那就是,我们处在一个缺乏信托责任、缺乏成功机会的社会里,而这也是连续剧《士兵突击》能够得到社会欢迎的原因。该剧反映了我们社会中的两个现象和两种缺失。

品牌背后真实故事:苹果产品成百分百OEM

来源:驱动之家

为什么戴尔、清华同方、新蓝笔记本会“一模一样”?为什么苏宁、惠而浦、松桥会“亲如一家”?

这是一个品牌的时代。人们希望通过品牌彰显自己的“品位”,保证自己的消费成功。然而,在一个个知名的品牌背后,却藏着老百姓不知道的故事:苹果自己没有生产过一台iPad或iPhone;因为产地等因素,同尺寸同品牌液晶电视价差数千元;不同品牌却长着同样“面孔”的笔记本电脑其实出自同一个代工厂;一些洋品牌空调其实是国美(微博)苏宁的自有品牌……我们不主张品牌崇拜,更不希望崇洋媚外,但消费者却有权利知道品牌背后真实的故事。

OEM:品牌和生产彻底隔离

苹果的大热,给不少山寨厂商带来了商机。如今,打开电视或者各种网站,打着“iPhone4”旗号的广告到处都是,价格“很不靠谱”,只要1000多元,有的卖家甚至会告诉你,“我的手机是OEM苹果的。”这时候,你千万别被卖家搞晕,真正的OEM,绝不是高仿的代名词。

苹果百分百高质量OEM

所谓OEM,意为原始设备生产商,它指的是,某些品牌的产品并非由自己工厂生产,而由其他厂家代为加工,这些厂商便称为该品牌的OEM。如今热卖的苹果,其实并无自己的生产工厂,其所有产品都是由OEM所生产,比如iPhone4的屏幕来自LG,iPad的屏幕来自三星、东芝,最后整机却是深圳富士康出产,产品的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均由苹果严格掌控。

一般而言,品牌商对其OEM管控严格,尤以苹果为甚。去年iPhone 4缺货严重,除了所谓“饥饿营销”外,根本原因是该机使用的IPS屏幕生产链无法保证足额的数量,良品保证率低,代工厂无法跟进产能,造成市场供货能力不足。而在闹得沸沸扬扬的“毒苹果事件”中,苹果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之所以要用正己烷擦拭屏幕,也是因其能明显降低次品率提高液晶屏良品率。有个关于苹果的笑话,讲的便是国内某厂商曾拿到苹果淘汰的屏幕,结果发现,比自己最好的屏幕质量还优。

笔记本电脑也是OEM大户

除了苹果之外,惠普、戴尔 、索尼、联想等电脑厂商也是OEM的大客户。这些OEM厂商几乎清一色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笔记本电脑超过75%、全球超过80%由台商代工制造,像惠普公司笔记本产品的主要几家代工厂商有广达、富士康、伟创力以及英业达。

一般来说,每个品牌的笔记本都有好几个系列,通常品牌商把不同的系列交给不同的代工厂商来做,比如苹果的Macbook、iMac系列电脑和iPod Touch系列产品主要由广达来代工,而2010年鸿海旗下的富士康,共计为苹果代工了数千万部iPhone和iPad,CDMA版iPhone4则由和硕生产。

ODM:品牌只是件“外衣”

刚刚过去的五一,不少家电品牌打起了价格大战。以液晶电视为例,索尼、东芝、飞利浦等洋品牌的一些产品价格率先跳水,3000元买32英寸彩电,4000元买42英寸彩电,价格直逼国产品牌,但也有同品牌同尺寸的产品,售价依然高高在上,甚至高出一二千元。这让不少消费者看得“眼晕”,卖场销售员也会用一大堆数据、功能来“忽悠”买家,可实际上,这些中低端的洋品牌,很可能并非本厂生产,而是ODM生产。

洋品牌彩电“血统”已不纯

和OEM有一字之差的ODM,是指原始设计制造商,是由某家代工企业自行设计、生产产品,由品牌方购买该产品的技术专利,套上自己的品牌对外出售。

2010年,索尼推出型号为BX205的32英寸液晶电视,将32英寸产品价格下拉到2999元,引发了市场轰动。这块“天上掉下的馅饼”背后却有隐情。这款产品并不是索尼在自己索广工厂生产的,而是在烟台的富士康旗下代工,而索尼的3D电视新品NX710,卖场促销职员也承认是在烟台生产。

近日,TCL旗下的华星光电公司刚刚成为韩国三星电子的ODM。华星光电将根据三星电子提供的规范和质量标准,开发和生产液晶显示屏,加贴三星标签后对外出售。对于三星电子而言,由ODM华星光电把设计环节包揽下来,提供现成的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双方各取所需,实现共赢。

同样模式的还有TCL与东芝。2010年7月,深圳TCL集团宣布与株式会社东芝共同组建“东芝视频产品(中国)有限公司”,东芝向TCL以ODM方式委托加工东芝彩电。如今在卖场中看到东芝上市的新品彩电,大多产地为惠州,TCL的工厂正在惠州,而原来东芝自产的电视,产地则是大连东芝电视有限公司。

不同品牌的“孪生兄弟”

除了扑朔迷离的液晶电视之外,笔记本电脑中ODM的比例也很高,如果消费者在挑选过程中,看到许多不同品牌的笔记本电脑,除了Logo之外,外观设计一模一样,那证明,这些电脑其实来自同一对“父母”。

和OEM纯代工不同,ODM厂商有自己的研发技术和设计,甚至成型的笔记本模具。许多时候,品牌商为了压低研发成本,便直接选择ODM的产品或者告诉ODM厂商自己的产品设计和技术需求,然后由ODM厂商全程负责设计生产。一名伟创力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较为流行的做法是,由ODM厂商设计几款产品,由品牌商从中挑选,惠普、戴尔都是这样。

由于设计和开发由ODM出资,因此产权也属于ODM所有,如果有其它笔记本品牌看上同一个设计方案的话,ODM厂商有权为其生产出一模一样的产品,只是最后贴在“裸机”上的Logo不同罢了。业内最典型的例子是清华同方S20、新蓝S21以及戴尔1200三款笔记本一模一样,因为均出自于仁宝的模具,即都由仁宝ODM生产。

厂商成本降了下来,更令消费者关心的是,ODM产品的质量如何?一名业内专家介绍,ODM的产品与“山寨货”有本质区别,IT品牌选择ODM时会经过严格的挑选。“既然打上了某品牌的标签,就代表着品牌的形象,品牌商会从设计、生产到检测全方位监控质量。”

贴牌:“洋品牌”其实来自“土经销商”

当各路洋品牌在中国安营扎寨之际,苏宁、国美等零售商“大鳄”也风起云涌,通过贴牌的方式推出“苏宁牌”、“国美牌”产品。

苏宁电器是惠而浦空调的独家经营商,负责其在中国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现在,标有“惠而浦”标签的空调已成为苏宁的自有品牌产品,由苏宁找代工厂生产,随后贴上惠而浦的标签来出售。另一家零售商国美电器(微博)则拥有伊莱克斯空调的中国经营权。在业内,有一个不公开的秘密:苏宁、国美经销的洋品牌空调,均由志高、奥克斯、海信科龙(微博)等企业代工生产。

苏宁电器在2010年报中写道,“公司的自主产品已由惠而浦空调、松桥小家电拓展到了先锋彩电、法迪欧厨卫电器。”据查,江苏法迪欧电器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苏宁电器总裁金明。同样,主营小家电产品的江苏松桥电器法人代表也正是金明。此外,金明还兼任江苏酷博睿电器公司等多家家电制造公司的法人代表。苏宁通过各种方法“借壳上市”,在各种洋品牌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在家电制造上,国美的举措也毫不逊色。去年,国美推出了自主品牌的“飞触”平板电脑,开出了999元的超低价。这款由深圳某代工厂生产的平板电脑,虽然在性能上与iPad相去甚远,但是仍然吸引了一批低端用户。

贴牌产品容易给消费者带来困扰。《IT时报》记者在苏宁的一些门店采访时发现,不少导购员在进行介绍时,均会突出“来自美国最大的家电品牌惠而浦空调”,并不会强调这些是苏宁的自有品牌产品。

记者观察

消费者有品牌背后的知情权

无论是OEM、ODM,还是贴牌生产,都是企业运营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只要品牌厂商对生产流程管控有力,产品质量得以保证,无可厚非。但我们之所以仍然要给消费者讲述这些故事,目的在于对消费知情权的维护。许多时候,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是弱势群体,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往往对自己准备购买商品的真实面貌,认知含糊,比如对液晶电视存在的巨大价差,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得上原因所在。而某些厂商这种对“产品真实生产者”的含糊其辞,其目的很明显,为了销售更多的产品,为了让自己在竞争时对价格有更多的控制力。但对消费者而言是不公平的,他们有权知晓自己所购买商品的真实面貌,这才是明白消费。

“沙县小吃不是为了挣钱才开遍全国的”

当战争结束的时候一个士兵应该说些什么

“战争结束了。”沙县小吃的老板叼着一根烟,一屁股坐在我的面前,眼神飘忽。一口烟从他口中爬出来。
我感到不快。
当时我要了一笼包子,一个大份馄饨,吃的很开心,准备再要一只鸡腿,其实我更想吃大排套餐里的大排,但是不知道那个是否能单卖,我正在心中酝酿措辞。这个中年人一屁股坐在我的面前,一个单独吃饭吃的面带笑容的顾客面前,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而且抽着烟。
“什么战争?另外,大排套餐里的大排单卖么?”我耐着性子问。
他起身去厨房,端来一口锅,满满全是卤味。蛋,豆干,鸡腿,大排。
“你这是……?”我问。
“随便吃,不要钱,如果你要白饭的话我去添。”他递给我一只大勺,“听我说说话,我心里有话,一切都结束了,我得说一说。”

这很合算。我点头。

“你看,”他手指不远处。一家兰州拉面馆,老板和几个伙计坐在门口的一张桌子上,各自手里捏着一把扑克牌。“他们在干吗?”
“打牌,”我在锅里寻找一颗卤得较久比较入味的卤蛋。
“不,仔细看。”他面带一种讥诮。
我停下筷子,仔细观察。他们手捏一把扑克牌,但好长时间都没有人动一动,表情麻木,彼此之间沉默不语。
“彷徨。”他轻敲桌子,“我理解这种感受。”
我不理会他,夹开一颗卤蛋,汁水四溢。
“你知道么?本·拉登死了。”他好像在告诉我一个秘密一样。
“嗯嗯……。”我口含一颗卤蛋,含糊答应,蛋黄噎住了我的嘴。
“所以,战争结束了。It‘s over。他们输了,我们赢了,”他表情悲戚。“但有一点一样,从明天起,我们同样是是失牧的羔羊了。”
我重新端详这个老板,微黑,沿海五官,有一种潮汕地区人民特有的质朴之气。

“老板你是不是最近生意做得不顺?”我问。你脑子坏了吗?你馄饨包傻了吗?你卤汤中毒了吗?

“你见过工商来这里收钱么?”他问。
“似乎是没有。”
“你见过混混来搅事么?”他问。
“好像是也没有。”

他俯起身子贴近我,在我耳边很深沉的说。“因为我是安全部的。”
我再次端详这个老板,微黑,沿海五官,有一种铁血论坛的伟大使命感。
“哈?”我说。你老母的。
“我不是开小吃店的。我是一名情报人员。”他翘起二郎腿,坚毅,目视远方。
“哈?”我说。叼你老母的。
“沙县小吃不是为了挣钱才开遍全国的,是为了应对伊斯兰极端势力通过他们渗入中国内陆城市,才特设的特别行动机构,隶属于安全部第九局。”他说。
“他们?”我骇到了。
他手一扬。
“兰州拉面?”我扭头看。
“不只。”他左右张望。“还有吴忠小吃,新疆大盘鸡……”
“不是吧。”我回头看兰州拉面,经常在那里吃饭。
“比你想象的更黑暗。”
“叼啦!哪里有这么多钱搞这么多人。”
“中东很多富豪的。”他说。
“不是,我说这么多家沙县小吃……”
“交过税么?”他问。
“你这不是屁话么?”
“房价高么?”他问。
“抽你了啊。”
“那么多税,年年创新高,那么多地,每天新地王。”他停顿一下,给我思考的时间。“钱到哪里去了?”
“咦,难道不是被吃喝贪掉了么?”

“放屁!”他跳起来,根根青筋凸起,好像要拿大耳光抽我。“我们的官员为此背负多少骂名!”
“你的意思是说,”我露出了惊异的表情。
“是的。”他环指整家店面。“情报机构。国家的盾牌。”
“你听说过五千亿维稳经费么?”他问。
“听说过。”
“实际投入的钱十倍都不止!”他慷慨激昂。“中国根本就没有贪官!”
“没有贪官?”
“一个都没有!”
“那么?”
“都是幌子!迷惑国际敌对势力!”他说,“你看到那些肠肥脑满的官员……”
“是幌子?”
“忍辱负重。他们为国家付出很多。”表情深沉。
“你设想一下。”他循循善诱。“如果我们一分钱都没有大吃大喝,一分钱都没有被贪污,官员只是装出无能和贪婪的样子,让国际上以为我们的财力都被内耗了……”
“我的天!”我震惊了。被这宏大的真相所震撼,屋里一片寂静,两个人相视无语。

“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周身放出强国社区的盛大光芒来,好刺眼!

“我们已经近乎全能了。”他骄傲的说。
“不是吧……”
“哼,本·拉登死了,你知道么?”
“你刚才问过了,我知道……”我忽然停住,意识到了这句话的意思。
“位置是我们提供的。”他故作轻快的说。
“我的天!”再一次震惊,“这么说是沙县小吃除掉了·本拉登!”
“不,”他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准确的说,这个情报是由绝味鸭脖截获到的,总参二部的,但我们是同一个旗帜下的战友。如果你买鸭脖的时候用内部暗号‘一曲忠诚的赞歌’,还能有八折……”
“甘撒热血谱春秋。”他站起来,激动的用唱腔诵道。

然后他面露颓唐之色,重重的坐下来。
“怎么了?”我问。
“一切都结束了。”他沉痛的说。“本·拉登死了,基地组织全面撤出中国,沙县小吃即将撤编了。”
“我并不憎恨本·拉登,他也是一个有理想,为了信仰奉献一生的人。”他喃喃的说。“但是这是上头的意思,我们和美国做了一笔肮脏的交易。”
“我将要离去,这个工作了许多年的岗位。”他猛抽烟。“我见过许多你们难以置信的景象。天麻猪脑汤的雾气中,浮动着所有悲喜与沉默,一只猪的前世今生。咀嚼乳鸽时,世界会颠倒下来,你飞速的坠向天空。一头扎进蒸熟的灿米,你看见白色的广袤世界中闪动着美丽的南方。”
“而这一切都将归于湮灭,就像在肉馅中消融的一片葱花。”
“离开的时刻到了。”他捂着脸,我从他的指缝中看到一片黑暗的泪水。

当他再度站起来,那个坚毅的情报人员消失了,他重新变成了一个沙县小吃的老板,微黑,沿海五官,漫不经心的收拾着碗碟。
“你走吧,不要告诉任何人。”他说。

若干天之后,我又经过那条街,没有了沙县小吃也没有了兰州拉面,小贩们窃窃私语,其中有多少暗流正在涌动?我不知道,但失去了沙县和兰州的这条街,正变得陌生而失去灵魂。

但我意外的市中心的大娘水饺又看到了他。的确是他,穿着服务员的制服招徕客人。我万分激动,上前招呼他,“找了新工作了?”他目光游移,并不理我,向一个方向稍一颔首。我向他指的方向看去,一家肯德基的门店经理正冷冷的隔着玻璃注视着这边。
“战争尚未结束。”他擦过我身边低声说。
“一曲忠诚的赞歌。”我低声回应。

亚马逊三法则:改善 用户 数据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z.com/Webmaster/Club/04021E64H011.html

法则一:改善

法则二:用户
用户体验
如果亚马逊客服连续两次收到不同客户对同一种产品的投诉,不管何种原因,客服都有权力立即将货品下架,待核查清楚后再决定上架与否。客服之所以被赋予这么大的权力,因为他(她)是离用户体验最近的人。
我们的业务汇报并不是说你昨天的营业额多少,而是说用户体验出现了什么问题。”他描述,亚马逊分输入和输出两个系统。输入是指货品种类的齐全性、价格竞争力、送货精确性等等,这些都指向用户体验,如果“输入”做好了,“输出”就是营业额与新增客户,是水到渠成的事。

法则三:数据
大家在做提案时,必须要有数据支持